多名参会者认为,转型将为全球经济增长作出积极贡献。
据路透社报道,尽管对改革细节存在分歧,但随着各国寻求降低电力成本并帮助提高工业在全球市场上的竞争力,西班牙和荷兰等欧盟成员国都支持就即将到来的欧洲电力市场改革达成快速协议。例如,此前评估显示,欧盟为实现低碳交通所需的车辆和基础设施的投资需求每年约为1300亿欧元。
在此次欧盟能源部长会议上,欧盟最大经济体德国呼吁将天然气用量削减目标提高到15%以上。法国能源转型部长阿涅丝·帕尼耶-吕纳谢表示。去年飙升的天然气价格将欧洲电价推至历史新高。能源绿色低碳转型步伐加速在此次会议上,许多欧盟能源部长强调,需要开发更多廉价的非化石能源电力,并以市场机制开发最具成本效益的替代方案,以提高工业竞争力。据俄罗斯卫星社2月28日报道,欧盟负责扩大谈判和邻里政策的专员奥利弗·瓦赫利表示,欧盟已提出一项提案,为在巴尔干半岛亚得里亚海沿岸修建一座新的液化天然气(LNG)接收站提供资金,目前正在寻求与该地区国家进行磋商,以确定该设施的选址。
分析指出,能源危机冲击下,欧洲加快能源绿色低碳转型势在必行,欧盟在保障能源安全、实现能源自主等方面任重道远。在本次会议上,包括法国、芬兰、荷兰、匈牙利、克罗地亚等在内的11个成员国的能源部长和高级别代表还共同重申了加强核能合作的愿望,同意促进核部门之间更密切的合作,以确保供应链的最佳合作,并探讨联合培训计划和工业项目,特别是基于创新技术的项目,以及现有发电厂的运营。该测量结果符合预测,证实发生了核聚变反应。
相关技术尚在研究过程中,部分初创企业也提出了本世纪30年代实现实用化的目标。他们从上方向在强大磁场下封闭成环状的氢等离子体添加硼粉末后,从侧面以超过每小时1500万公里的速度发射轻氢,使其与硼发生碰撞。而氢与硼的核聚变在反应后只产生氦、不产生中子,因此有可能实现更清洁的核聚变发电。在核聚变发电过程中,一般将氘和氚等的原子核之间发生核聚变、成为氦等更重原子核时产生的巨大能源用于发电。
在使用氘和氚作为燃料时,存在反应产生的中子会损伤核聚变炉外壁的问题。研究团队用TAE技术公司的测量仪测到了核聚变产生的高能量氦。
计划未来达到实用化水平的核聚变发电过程一般使用氘和氚燃料,而本次方法的优点是,不产生中子2023年3月21日,中俄两国发布《联合声明》,即《关于深化新时代全面战略协作伙伴关系的联合声明》。中俄东线天然气管道线路示意图(物流启示录制图)中俄东线天然气管道于2019年投入运营,最初的设计输送设计能力为380亿立方米/年。中俄原油管道线路示意图(物流启示录制图)中俄原油管道于2011年投入运营,最初的设计输送设计能力为1500万吨/年。
中俄远东天然气管道的气源来自俄远东地区的沿海气田(如库页岛北部气田)。目前已知的信息是,该管道设计输气能力为500亿立方米/年,落地方案变成600亿立方米/年也不意外。同前面说的中俄原油管道类似,中俄东线天然气管道是俄罗斯西伯利亚力量管道的一条支线,主线(科维克金-恰扬金-海兰泡-海参崴)进入海参崴,原也是给日韩准备的。在该声明中,特别提出中蒙俄经济走廊的三方一揽子合作,推动中蒙俄天然气管道项目。
500亿立方米相当于占进口天然气总量的1/3。可见,中蒙俄天然气管道项目是个国家级大项目、世界级大工程!此前,俄罗斯副总理诺瓦克(Alexander Novak)在接受俄罗斯-1频道(Rossiya 1)采访时表示,西伯利亚力量-2号将于2024年动工,2028年完工,将取代北溪-2管线。
需要说明的是,中俄原油管道是俄罗斯东西伯利亚-太平洋石油管道的一条支线,主线(泰舍特-斯科沃罗季诺-海参崴)的设计输送设计能力为8000万吨/年,其中的3000万吨分流至大庆,剩余的5000万吨进入海参崴。方法是,要么把中俄原有管道扩展为双线,要么在海参崴通过油轮输往东部沿海地区。
2022年,我国天然气表观消费量为3648亿立方米,500亿立方米相当于占消费总量的1/7。进入海参崴的这5000万吨主要是给日韩准备的,但俄乌军事冲突后,日韩被俄罗斯列入不友好国家名单,那么这5000万吨剩余产能只能是由中国来消化。如果把范围放大一些,亚马尔半岛所在的亚马尔-涅涅茨自治区,是世界最大的天然气储藏区,探明天然气储量40万亿立方米、凝析油储量200多亿吨。新闻要连着看才有意思。俄乌危机的时候(2014年),扩能提升至3000万吨/年。俄媒称西伯利亚力量-2号将取代北溪-2号(图片来自网络)倘若如此,那么原来计划供应北溪2号的纳德姆气田,包括途经乌克兰向欧供气的乌连戈伊气田,都将转为西伯利亚力量-2号向我国供应。
中俄原油管道位于东北,从俄罗斯的斯科沃罗季诺(分输站)进入黑龙江省漠河后,通往大庆。摘录如下:双方高度重视落实2015年《中华人民共和国、俄罗斯联邦、蒙古国发展三方合作中期路线图》和2016年《建设中蒙俄经济走廊规划纲要》,以进一步深化三方一揽子合作,将积极推动这一具有发展前景的机制同上海合作组织、欧亚经济联盟等区域组织和机制进一步对接。
俄乌军事冲突后(2022年),俄罗斯计划增供,扩能提升至440亿立方米/年。10.4万亿立方米是什么概念?根据《BP世界能源统计年鉴》(2021第70版),在全球可以排名第5位。
该管道从俄罗斯的海参崴进入黑龙江或吉林,有很大的概率是走吉林的延边线。500亿立方米/年又是什么概念?2022年,我国进口天然气10925万吨,折约1530亿立方米。
这里每年生产俄罗斯81%的天然气、77%的凝析油和6%的石油。综上,如果中俄油气管道(1条原油+3条天然气)全部落成,则中俄原油管道供油能力3000万吨/年,中俄东线天然气管道供气能力440亿立方米/年,中蒙俄天然气管道供气能力500亿立方米/年,中俄远东天然气管道供气能力300亿立方米/年(预估),那么每年将有3000万吨的原油和1240亿立方米的天然气从陆上供给我国,大大降低海上运输风险。双方将共同努力,推动新建中蒙俄天然气管道项目研究及磋商相关工作。俄罗斯石油和天然气分布示意图(物流启示录制图)有这么大储量的天然气原产地,那么作为输气管道的西伯利亚力量-2号,就设计成了大口径管道。
中俄东线天然气管道也是位于东北,从俄罗斯的布拉戈维申斯克(海兰泡)进入黑龙江省黑河后,经吉林松原(长岭)、河北廊坊(永清),最终抵达上海。2022年11月,蒙古国总统访华,中蒙两国发布《联合声明》(全称《关于新时代推进全面战略伙伴关系的联合声明》),其中提到:积极推进中俄天然气管道过境蒙古铺设项目。
一、中蒙俄天然气管道项目中蒙俄天然气管道项目也称为西伯利亚力量-2号天然气过境蒙古国输华工程。2022年9月,在上合组织峰会期间,中蒙俄三国元首会晤,会晤的一项成果也是这句话:积极推进中俄天然气管道过境蒙古国铺设项目。
此外,我国与俄罗斯还计划建设一条中俄远东天然气管道。这个亚马尔半岛可不一般,包括其附近的海域,目前已经发现至少26个天然气田,探明天然气储量10.4万亿立方米。
二、中俄既有两条能源管道目前,我国与俄罗斯有两条能源管道,一条是原油管道,一条是天然气管道。还是先看图:中蒙俄天然气管道线路图:红线为西伯利亚力量2号管道路线,蓝线为西伯利亚力量1号从图上可以看到,西伯利亚力量-2号的气源位于亚马尔半岛及其附近海域的天然气田摘录如下:双方高度重视落实2015年《中华人民共和国、俄罗斯联邦、蒙古国发展三方合作中期路线图》和2016年《建设中蒙俄经济走廊规划纲要》,以进一步深化三方一揽子合作,将积极推动这一具有发展前景的机制同上海合作组织、欧亚经济联盟等区域组织和机制进一步对接。需要说明的是,中俄原油管道是俄罗斯东西伯利亚-太平洋石油管道的一条支线,主线(泰舍特-斯科沃罗季诺-海参崴)的设计输送设计能力为8000万吨/年,其中的3000万吨分流至大庆,剩余的5000万吨进入海参崴。
该管道从俄罗斯的海参崴进入黑龙江或吉林,有很大的概率是走吉林的延边线。500亿立方米相当于占进口天然气总量的1/3。
双方将共同努力,推动新建中蒙俄天然气管道项目研究及磋商相关工作。中俄东线天然气管道也是位于东北,从俄罗斯的布拉戈维申斯克(海兰泡)进入黑龙江省黑河后,经吉林松原(长岭)、河北廊坊(永清),最终抵达上海。
这个亚马尔半岛可不一般,包括其附近的海域,目前已经发现至少26个天然气田,探明天然气储量10.4万亿立方米。俄乌军事冲突后(2022年),俄罗斯计划增供,扩能提升至440亿立方米/年。